
很多朋友在体检的时候,会发现自己的收缩压配资新闻网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高压”是正常的,但是舒张压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低压”却明显超标了,比如:125/95 mmHg。面对这种情况,很多朋友会感到困惑,但大多数朋友并不在意,他们认为“只要高压不高,就没事”。

说实话,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!“低压高”在医学上被称为“孤立性舒张期”,是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,常见于中青年人。这种血压异常虽然早期可能毫无症状,但它会对血管壁产生的持续压力,为将来的心脑血管疾病埋下重重隐患。下面,就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问题。
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,还是要从基础知识讲起,高压是心脏收缩时,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最大压力。而低压是心脏舒张时,血管内仍然维持的压力。正常情况下,心脏舒张时,弹性良好的血管会适度回弹,维持一个相对较低的压力,推动血液继续流动。
但如果您的低压偏高,通常指低压持续≥90 mmHg,这说明您的血管可能出现了问题。它意味着您的外周血管阻力增加,血管弹性下降,即使在心脏休息的时候,血管也处于一种持续紧张的状态,无法充分放松。

聊到这里问题就出现了,“低压高”肯定不会是无缘无故出现的,它的背后肯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那么导致低压升高的因素有哪些呢?张医生将其归纳为2大类:分别是:无法改变的宿命和可以掌控的因素。
前者常见于遗传和年龄增长。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。如果您的父母或直系亲属患有高血压,那么您出现“低压高”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。另外,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们的血管会像橡皮筋一样,弹性逐渐减弱,也会导致低压升高。
后者就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,包括:不健康的饮食习惯、缺乏规律的体育锻炼、长期的精神压力与焦虑、不良的生活作息、吸烟与过量饮酒等。某些疾病也可能继发性地引起“低压高”,例如肾脏疾病、甲状腺功能亢进、肾上腺疾病等。

聊到这里,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想过,这种血压异常到底会导致哪些不良后果。张医生一直觉得,“低压高”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的“隐匿性”。许多朋友在早期没有任何不适,往往是在体检时才偶然发现。然而,当头晕、头痛、心悸、耳鸣、颈部僵硬等症状出现时,通常表明血压对身体的影响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,控制起来已经有了一定的难度了。
朋友们千万不要小看“低压高”。它对全身血管系统的损伤是持续且深远的。主要表现在对高灌注器官的损害,血管持续紧张,心脏需要更费力地泵血,长期下去会导致左心室肥厚,最终可能诱发心力衰竭。
再者,长期的高压状态会损伤脑部的小动脉,增加脑出血和脑梗死的风险。一项2023年的研究甚至发现,中年时期舒张压持续高于85 mmHg,未来患上痴呆症的风险会增加28%。持续的血压增高也会损害肾功能,甚至导致肾衰竭。

简而言之,“低压高”不是一个可以置之不理的数字,而是身体发出的一种信号,它对身体的危害,一点也不比其他的高血压少。只有积极应对,才是对未来最好的投资。面对“低压高”,我们并非束手无策。注意了,敲黑板了,通过科学、系统的生活方式干预,绝大多数早期、轻度的“低压高”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,甚至逆转。即便需要药物辅助,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治疗的基石。
朋友们首先需要知道的是,吃对东西,是最好的降压药,日常生活中,限制盐的摄入是饮食管理的核心,同时要适量增加高钾食物的摄入,还要戒烟限酒。除此之外,合理运动也非常关键,朋友们需要坚持有氧运动,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每周坚持5天,需要注意的是,运动要循序渐进,切勿急功近利,防止受伤。
我们还要做好情绪管理,给心灵减负,优质的睡眠同样必不可少,尽量每天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,建立稳定的生物钟。保持卧室黑暗、安静、凉爽。睡前一小时远离手机、电脑等电子设备,它们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,影响睡眠。

朋友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微小的调整,生活方式干预是所有高血压治疗基础,日积月累,它将汇聚成守护心脑血管健康的坚固长城。很多朋友仅仅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,就让自己的血压达标了,并长期保持。但如果经过3-6个月的积极调整,您的舒张压依然居高不下,或者您本身就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,比如合并糖尿病、高血脂等,那么就必须使用药物控制了。
关于孤立性舒张期高血压的药物治疗,医学界目前确实存在一些争议,因为专门针对降低舒张压的特效药尚未问世。然而,最新的权威指南已经给出了方向。《202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》和欧洲心脏病学会的高血压管理指南都主张,对于单纯舒张压升高的病人,要在适当的时候启动降压药物治疗。
医生会根据年龄、合并疾病、心率快慢等,个体化地选择降压药物。常用的药物包括普利类、沙坦类、地平类、洛尔类和利尿剂等 。一般会从一个小剂量开始,并根据血压反应和耐受情况,逐步调整或联合用药。

总的来说,“低压高”不是一个可以被轻视的数字,它是您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,映照出您血管的弹性和身体的压力。它是一个警报,提醒您是时候关注并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了。管理好血压,不是束缚,而是为了更长久、更高质量的自由人生。
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,如果对您有帮助,请关注我,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,我是张医生,下次再见。
贝格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