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泸州这个地方,说真的,想说多有趣的事情并不多,很多“走近科学”的故事往往是杜撰和幻想。但确实有一些往事发生过配资新闻网,至今仍像谜一样难解。若它没有消失,起码也能做成三集科普节目。这个故事就叫发沙水,也有人叫它母猪龙。听起来有点蒙,但它涉及到沙子、江水、猪和龙,像把自然现象和民间传说捆在一起。还有人说它可以比拟钱塘江的巨潮。生活在泸州四十年左右的人,即使见过大洪水,也未必见过这阵势如海的巨浪、雷鸣般的声响,发沙水的场景往往让人记忆深刻。
其实,发沙水并非泸州独有,在很多两江交汇的地方都曾出现过类似的景象,只是名称不同。比如重庆的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处,当地人把它叫作“夹马水”。泸州的两江汇合点在馆驿嘴,重庆的朝天门则是另一处著名的汇合点。两地的景象极为相似,因此很多人把泸州馆驿嘴比作重庆的小朝天门。
在民间的用语里,泸州人把沱江称作“小河”,而重庆的老一辈人也有把嘉陵江叫作“小河”的说法。夏季两江在汇合处会出现涌流、回水、漩涡等复杂水流,这种现象在当地人眼里就成了“夹马水”。而泸州人则多把这种现象称为“发沙水”或者“发母猪龙”。
展开剩余67%至于“母猪龙”到底是什么,老一辈人常把它想成一条神龙,仿佛掌握着某种力量,一旦发疯就会搅动江水,导致沱江水位猛涨,突然间形成高耸的水墙,甚至把大片河道淹没。这样的情况往往毫无征兆,前一刻还可能有人在干枯的河床边玩耍,下一刻就要仓促逃命。远处传来雷鸣般的巨响,伴随着长江巨浪般的翻涌,场面壮观而让人既害怕又惊叹,被称作难得的自然奇观。
据泸州的长辈和酒客回忆,一场大雨之后,沱江上游的洪水汹涌奔腾,搅动了河床里沉积的沙砂。由于河床不平整,激流在水面形成巨大的浪花和冲击,景象确实宏伟,但成因与钱塘江潮不同。记忆中,多数“母猪龙”现象发生在枇杷沟一带,或与当时的河道地形有关。
关于成因,流传的说法五花八门:有人说地下有天然气在作怪,有人说是水经的缘故,后来河道被改造,水系遭到破坏,因此再也看不到。也有人坚持认为河中的“母猪龙”真的发疯了。其实,“母猪龙”这个名字,经过考证并非传说中的龙,而是指古代人眼中的一种江河鳄鱼——也就是今天所称的扬子鳄。大概是因为外国人初到中国时对长江并不了解,常把长江称作“扬子江”,而江中的鳄鱼因此被称作“扬子鳄”。古人则用“猪婆龙”或“母猪龙”来指代这种生物,甚至在古代笔记里把它和龙联系起来,认为它们具有某种神秘力量,脾气暴躁,一旦发疯就会搅动江水。
不过,这种说法并不科学。如今两江汇流处的河道经过改造,昔日那种壮观的发沙水景象已经不再出现,七十多年前的怪异景象只剩下传说与记忆,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产生、又为何消失,至今仍说不清楚。也许还隐藏着我们尚不了解的原因。若有机会让它再次出现,也许会带来新的解读;但现在,这只是被时间冲淡的自然现象与民间故事的混合体,留给后人无限想象。
发布于:天津市贝格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